第七章

1.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。

( l )需求分析: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(包括数据与处理)。

( 2 )概念结构设计: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、归纳与抽象,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 DBMS 的概念模型。

( 3 )逻辑结构设计: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 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,并对其进行优化。

( 4 )数据库物理设计: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(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)。

( 5 )数据库实施:设计人员运用 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、工具及宿主语言,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,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,组织数据入库,并进行试运行。

( 6 )数据库运行和维护: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、调整与修改。   

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际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。不仅包括设计数据库本身,还包括数据库的实施、运行和维护。

2 .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库模式。

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,即:

( l )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,独立于各个 DBMS 产品的概念模式,在本篇中就是 E-R 图;

( 2 )在逻辑设计阶段将 E 一 R 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,如关系模型,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,然后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 (view),形成数据的外模式;

( 3 )在物理设计阶段,根据 DBMS 特点和处理的需要,进行物理存储安排,建立索引,形成数据库内模式。

3.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什么? 调查的内容是什么?

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(组织 部门、企业 等) ,充分了解原系统(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)工作概况,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,然后在此基 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。

调查的内容是数据"和”处理" ,即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:

  1. 信息要求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。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 据要求,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。

  2. 处理要求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,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 ,处理方式是 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。

  3.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。

4.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?

数据字典的内容: 通常名括数据项、数据结称、数据流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 个部分。其 中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 ,若干个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。数据字典通过对数 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 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。

数据字典的作用: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描述, 在需求分析建立, 是下一步进行概念设计的基础, 并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、充实和完善

5 .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?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。

6.定义并解释概仿模型中以下术语

实体,实体型 ,实体集,属性 ,码 ,实体-联系图(E-R 图)

7.学校中有若干系,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,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,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;每个班有若干学生,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,每门课可由若干学生选修。请用 E-R 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。

8 .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,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,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。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,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。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,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。请用 E 一 R 图画出此工厂产品、零件、材料、仓库的概念模型。

9 .某医院的住院管理系信息系统需要下述信息

10.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?试述其设计步骤。

11.试把习题 7 和习题 8 中的下-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。

系(系编号,系名,学校名) 班级(班级号,班级名,系编号) 教研室(教研室号,教研室,系编号) 学生(学号,姓名,学历,班级号,导师职工号) 课程( 课程号,课程名) 教员(职工号,姓名,职称,教研室号) 选修(学号,课程号,成绩)

产品(产品号,产品名,仓库号) 零件:零件号,零件名 原材料:(原材料号,原材料名,类别,仓库号,存放量) 仓库(仓库号,仓库名) 产品组成(产品号,零件号,使用零件量) 零件组成(零件号,原材料号,使用原材料量) 零件储存(零件号,仓库号,存储量)

12.试用规范化理论中有关范式的概念分析习题 7 中所设计的关系模型中各个关系模 式的候选码 ,它们属于第几范式? 会产生什么更新异常?

第七题中设计的关系模型中的各个关系模式都只有一个码,且都是唯一的决定因素,所以属于BCNF,不会发生更新异常

13.规范化理论对数据库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?

1.减少数据冗余

2.提高数据一致性

3.提高查询效率

14.试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。

1需求分析:分析用户的需求,包括数据、功能和性能需求;

2概念结构设计:主要采用E-R模型进行设计,包括画E-R图;

3逻辑结构设计:通过将E-R图转换成表,实现从E-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;

4数据库物理设计: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;

5数据库的实施:包括编程、测试和试运行;

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: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

15.数据输入在实施阶段的重要性是什么?如何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?

1.数据库是用来对数据进行存储、管理和应用的,因此必须在实施阶段必须将原有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输入到数据库。数据量一般都很大,而且数据来源部门中的各个不同的单位。数据组织方式、结构和格式都与新设计的数据库系统有相当的差距,组织数据录入就各类源数据从各个局部应用中抽取出来,分类转换,最后综合成复合新设计的数据结构的形式,输入数据库。因此这样的数据转换、组织入库的工作是相当费力费时的工作。特别是原系统是手工输入数据处理系统时,各类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原始表格、凭证、单据中,数据输入工作量更加庞大。

2.保证数据输入正确性的方法:为提高数据输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,应该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设计一个数据录入子系统,由计算机来完成数据库入库的任务。在源数据入库之前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检验,以防止不正确的数据入库。

16.什么是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?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?

数据库的再组织是指:按原设计要求重新安排存储位置、回收垃圾、减少指针链等,以提高系统性能。数据库的重构造则是指部分修改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,即修改原设计的逻辑和物理结构。数据库的再组织是不修改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的。

进行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的原因: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,由于记录不断增、删、改,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情况变坏,降低了数据的存取效率,数据库性能下降,这时 DBA 就要对数据库进行重组织。 DBMS 一般都提供用于数据重组织的实用程序。数据库应用环境常常发生变化,如增加新的应用或新的实体,取消了某些应用,有的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也发生了变化等,使原有的数据库设计不能满足新的需求,需要调整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。这就要进行数据库重构造。

最后更新于